地址:郑东新区心怡路与康宁街交叉口亚新广场A座19楼
电话:0371-58508917
邮箱:zzdbzhb@163.com
由中共中央宣传部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的特别节目《平“语”近人——习近平喜欢的典故》(第二季)18日起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。节目涵盖党员领导干部党性修养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、新发展理念、中国梦等四个方面。
12集节目分别以“我将无我 不负人民”“胜寸心者胜苍穹”“留取丹心照汗青”“为官避事平生耻”“愿得此身长报国”“一言为重百金轻”“自强不息日日新”“万物并育而不相害”“百花齐放春满园”“不畏浮云遮望眼”“敢教日月换新天”“直挂云帆济沧海”为题,聚焦初心、信仰、忠诚、担当、爱国、诚信、创新、绿色、共享、自信、奋斗、梦想等话题。
今天推出《平“语”近人——习近平喜欢的典故》(第二季)第三集:留取丹心照汗青。
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,忠诚更是我们必须要具备的优秀品格,是每一个共产党员在入党宣誓的时候,对党做出的庄严承诺。
本集节目从三个层面解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“忠诚”的论述:
“善莫大于作忠”——东汉·马融·《忠经》
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1月12日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会上,引用了一句古文,“善莫大于作忠”。这句话典出何处,又有怎样深刻的含义呢?本期经典释义人——北京师范大学康震教授进行了解读。
本期经典释义人——北京师范大学康震教授
康震教授说,“善莫大于作忠”,这句话出自东汉马融的《忠经》。马融在当时是一位非常博学的儒学大师,为《诗》《周易》《孝经》都做过注释。他看到儒家的经典著作当中,有一部《孝经》,却没有《忠经》,于是自己就写了一部《忠经》作为补缺。
在儒家的思想观念当中,忠和孝是紧密联系、相辅相成的。对国家忠诚、对父母孝顺,这是中国古代士人遵循的最基本的言行的原则。
本期思想解读人——北京交通大学韩振峰教授
本期节目的思想解读人韩振峰教授,讲述了在习近平五六岁的时候,他母亲齐心带着他,到一个新华书店去买关于岳飞的小人书。到了书店以后,看到有两种:一种是成套的《岳飞传》,另一种是专门讲岳飞精忠报国故事的。他的母亲把这两种关于岳飞的书都买下来了。回到家里以后,他母亲给他讲起了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。
当讲到岳母把“精忠报国”四个字,刺到岳飞身上的时候,习近平问母亲,把字刺到身上那不疼吗?他母亲告诉他,是疼,但心里铭记住了。从此以后,习近平就把“精忠报国”牢牢地记到心上,他说,“精忠报国”四个字,我从那个时候一直记到现在,它也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标。
在两位教授讲解之后,红其拉甫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民警孙超作为嘉宾,来到演播现场。
孙超说虽然脱下了那身橄榄绿,但是心里边永远记得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,始终是红其拉甫模范边防检查站的一员。他表示,组织培养教育我这么多年,给了我这么高的荣誉,我只有更好地服务于组织,服务于地方、百姓,才是我的使命、初心。这就是我们红其拉甫人的忠诚。
“诚既勇兮又以武,终刚强兮不可凌。身既死兮神以灵,魂魄毅兮为鬼雄。”——屈原《九歌·国殇》
2014年9月3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引用了这段古文。
康震教授释义说,这几句诗描画的是悲壮的楚国的将士。头两句是说他们在生前为国奋战赴死,后两句是说他们战死之后,依然是国家的英雄,是神灵中的英雄。
韩振峰教授说,从陈树湘和张富清两位英雄的先进事迹,我们不禁想到习近平总书记说的那句话,“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”,一个不崇尚英雄的民族,是没有前途的民族;一个不崇尚英雄的国家,是没有前途的国家。
“石可破也,而不可夺坚;丹可磨也,而不可夺赤。”——《吕氏春秋 诚廉》
2016年10月21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,引用了这段古文。
康震教授说,这段古文的意思就是一块石头,你把它砸碎了,砸得粉碎,那也不能改变这个石头坚硬的本质。丹砂,你就把它磨成粉,你也不能改变它的本色。
韩振峰教授说,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向全国广大党员干部提出了“三个忠诚”的根本要求,那就是要“始终忠诚于党、忠诚于人民、忠诚于马克思主义”。我们的全体党员干部,要自觉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,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认真践行“三个忠诚”,奋力谱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!
主持人康辉感慨道:“新时代,我们正意气风发地行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,在这条道路上,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、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把这份忠诚融入我们的血脉、融入我们的言行。时代在变,但初心不改,忠诚是永远不变的本色。”
来源:央视网